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研究发现金佛山毛黄堇抗炎和镇痛效果明显

近日,据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表示,其与中国药科大学联合申报的“基于‘抗增殖-镇痛’探讨毛黄堇防治肝癌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项目,经实验研究证明毛黄堇通过调节钙信号通路发挥的抗炎和镇痛效果明显。该研究论文在世界民族药顶级期刊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发表。

毛黄堇又名干岩矸,为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毛黄堇作为重庆的特色药材,民间常用于治疗肝炎、咽喉肿痛等,且效果良好。

据项目组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组建立了有效的毛黄堇总生物碱纯化工艺,探究其抗炎和镇痛活性及作用机制。首先探究多种大孔树脂对毛黄堇总生物碱富集纯化的效果。在方法上,采用UPLC-Triple-TOF-MS/MS技术对纯化前和纯化后的提取物(cCTE和pCTE)进行成分分析。在体外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模型比较纯化前后提取物的抗炎作用;体内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醋酸扭体实验来研究其抗炎和镇痛活性,通过检测RAW264.7细胞上清和小鼠血清中NO、IL-6、IL-1β和TNF-α的含量来评价药效。最后采用网络药理学预测毛黄堇的抗炎和镇痛机制,并利用qPCR和Western Blot对关键酶进行验证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Ca2+浓度。

在优化后的纯化条件下,毛黄堇总生物碱含量由6.29%提高至47.34%,从CTE中共鉴定出54种生物碱。cCTE和pCTE均能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的NO、IL-6、IL-1β和TNF-α的产生,且pCTE表现出更强的抗炎作用,同时pCTE还能够抑制二甲苯和醋酸引起的小鼠耳肿胀及疼痛。钙信号通路与毛黄堇的抗炎和镇痛作用相关,毛黄堇通过减少炎症诱导的Ca2+内流来调节NOS2、NOS3和钙调蛋白1 (CALM1)的mRNA表达。pCTE在体内外均显示出显著的抗炎作用,其可能通过下调LPS诱导的RAW264.7的NOS2和CALM1表达,上调NOS3表达,降低细胞内Ca2+浓度,从而发挥抗炎和镇痛作用。

该研究论文在世界民族药顶级期刊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发表。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博士金书屹、硕士李岳庭和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专家罗川作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国药科大学秦民坚教授和谢国勇副教授、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正高级农艺师韩凤作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参与撰写。

该项目还得到了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央高校项目、重庆市科技局绩效激励指导项目的资助。


供稿:重庆市药用植物研究所

编辑:党委宣传部